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电脑信息咨询 电脑信息咨询

锤子手机被谁并购了_锤子手机属于谁

tamoadmin 2024-09-03 人已围观

简介1.物理结论世界7个著名科学悖论的最终解答来了!2.智能工厂:到底什么是工业4.0?万通六兄弟万通六兄弟在1991年创立海南农业高科技投资联合开发总公司,此后六兄弟陆续离去,直到2003年王功权离开公司,剩下冯仑为止,历时12年时间。冯仑在《野蛮生长》中以“梁山模式”形容万通六兄弟,“座有序、利无别”,股权利润完全平分,如同梁山泊好汉在海南聚义,是水浒的现代翻版。结果商业合伙的关系中,兄弟情义往往

1.物理结论世界7个著名科学悖论的最终解答来了!

2.智能工厂:到底什么是工业4.0?

锤子手机被谁并购了_锤子手机属于谁

万通六兄弟

万通六兄弟在1991年创立海南农业高科技投资联合开发总公司,此后六兄弟陆续离去,直到2003年王功权离开公司,剩下冯仑为止,历时12年时间。

冯仑在《野蛮生长》中以“梁山模式”形容万通六兄弟,“座有序、利无别”,股权利润完全平分,如同梁山泊好汉在海南聚义,是水浒的现代翻版。结果商业合伙的关系中,兄弟情义往往凌驾了合伙关系。

商业关系终究是商业关系,必须回到商业经营的层次就事论事。王石第一次跟冯仑见面时,就预言六兄弟早晚要碰到利益冲突,冯仑当时不以为然,直到第一 次拆伙前夕,六兄弟之间对于企业经营理念、决策、分配的意见冲突不断,兄弟情义反而成为最难以跨越的一道障碍,“我住在保利大厦1401 房间,潘石屹住楼下,我们很痛苦地讨论着,等待着,就像一家人哪个孩子都不敢先说分家,谁先说谁就大逆不道。”

据说,他们最大的分岐在于钱往哪儿投。冯仑说,全部是经营思想上的不同,你想往东我想往西,没有利益上的纷争。大家说不到一块去,于是争吵就不可避免。“大约有一年时间,我们一开会就吵,几乎天天吵。”潘石屹说,吵到无法调和时,剩下的只有分手。

1994年秋天,万通六雄在广西西山开会,这次会议在万通历史上被称为“分裂会议”。表面上的矛盾是冯仑和潘石屹而起,最简单的说法是,当时的冯仑 要干事,而管钱的潘石屹不给钱,矛盾就变得尖锐了。表现形式是这样的,但背后的因素是价值观的明显冲突:冯仑生于古城西安,西安是古老的首都,封建礼仪传 统思想根深蒂固。陕西人多数很固执,是骨子里的固执,对外人都很给面子,但内心却异常执著,从不被别人所左右。然而,从人事的角度上来说,当企业做到一定 的规模,大家都太能干,而且个个都是老板之才,这本身就会有问题。在这次会议上,几个人吵了不下十几次。王功权哭了,冯仑也哭了……无关利益,泪为情洒, 就好像一场同甘共苦、坦诚相爱的婚姻,终要忍痛分别。

熟识新东方三大佬的人士说,三人因为有创业的革命情谊在,许多冲突是在一方觉得对方应该能理解、支持的情况下,发生了期待的落差,导致严重的失落感,使彼此间的冲突放大、更加难以收拾。

一次俞敏洪得知徐小平竟然带领内部教师进行“革命”,反对他的新政,心中愤怒不解,直接让人把徐小平的办公室占了;隔日徐小平上班一看,见到自己的 办公室里坐着别人,几乎说不出话来。但是在熟悉双方的人士看来,徐小平也有私下为俞敏洪化解集体冲突的想法,并不是单纯为了反对俞敏洪,“他们的事,反正 说不清。”类似的冲突持续进行了四到五年,王强、徐小平以淡出新东方收场。

1995年,六雄正式分手,散伙基本上是按各人原来所分管的业务来分的。因为几个合伙人既在万通集团里任职,又是各个分公司的经理。按照商业操作模式,5个合伙人平分了万通65%的股权。潘石屹拿走了北京的那块地,后来做了现代城,易小迪分得了深圳的分公司。

现在看来,以“水浒模式”起家的万通,梁山众好汉打下一定的江山后,分解是必然的。十年后,潘石屹总结说,这次裂变就像宇宙爆炸一样,越变越小,最 后终于裂成了碎片,变成了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这一个个独立体又不断裂变,裂变最后的结果就有了从万通分离出来的30多个做房地产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万 通”也被称为是房地产界的“黄埔军校”。

物理结论世界7个著名科学悖论的最终解答来了!

《五分钟商学院》是一个很好的整理。

正确的复习姿势:导图笔记->精炼笔记->随用随查(商业+管理+个人+工具篇均已发表)

W40 战略工具(不重叠不遗漏地分解出策略+攻克五种竞争作用力+面对“牛星问狗”的不同策略+逻辑清结构化表达+打不赢就怼死你):

MECC 法则(不重叠不遗漏地分解出策略) :先根据分解目的制定分解角度即第一层,再逐层结构分解要素;

波特五力模型(攻克五种竞争作用力) :靠抢流与好产品打击“直接竞争对手”+打动并粘住"客户" +找对“供应商”+提高“新进者”进入门槛+了解"替代性产品"以提前布局;

波士顿矩阵(面对“牛星问狗”的不同策略 ):前景大好发展时,用“牛”投“问”变成“星”;环境不佳保持时,好好养“牛”;前景不佳收割时,快速挤奶后杀“牛”;无利可图时,果断杀“狗”放弃;

SCQA 架构(逻辑清晰的结构化表达) :汇报工作时用SCA/ASC/CSA/QACA+销售SPIN;

通用电气矩阵(打不赢就怼死你): 在以竞争实力与行业吸引力为两轴的象限中,两个都强时,用“成长/投资/收获”来发展+一强一弱时,用"收获/细分或投资/投资或剥离"来保持+两个都弱时,用"收获/剥离或退出/攻击"来放弃

W41? 战略工具(群雄逐鹿还是赢家通吃+四角度俯视宏观环境+平衡收支/内外/因果/远近+自身强弱与外界危机的分析与应对方式+4个视角和9个模块的分析):

正态分布&幂律分布(群雄逐鹿还是赢家通吃): 群雄逐鹿的业态想办法“提高售价”+在赢家通吃的业态想办法“无限卖出”+想办法从“提高售价”转为“无限卖出”;

PEST (四角度俯视宏观环境): 从政治看政治红利+从经济看浪潮+从社会看将来主力消费和劳动人群+从技术看未来行业动向;

平衡积分卡(平衡收支/内外/因果/远近): 掌握财务报表+必须重视衡量客户满意度+设定有因果关系的过程指标+投入创新与培训;

SWOT (自身强弱与外界危机的分析与应对方式) : 先找出强弱危机,再强机时增长/弱机时扭转/强危时防御/弱危时多元地应对;

商业模式(4个视角和9个模块的分析): 向谁提供啥东西,咋提供咋赚钱+客户/价值/关系/渠道/收入/优势/伙伴/咋花

W42? 博弈工具(好制度才能建立好均衡+争取"我招他不招",避免"他招我不招"+“等待优于行动”便会搭便车+对公用何不捞一把+一锤子买卖PK长久客户):

纳什均衡(好制度才能建立好均衡): 因人的趋利天性,坏制度造成坏均衡,好制度可消除人“只求避免损失而非获利”的“猜疑”天性,平衡各方的私心,并促使各方私心向互信与共赢发展;

囚徒困境(争取"我招他不招",避免"他招我不招"): 当满足两条件“对于好处,我招他不招>两人都不招”+“对于坏处,他招我不招>两人都招”时,造成两人都抢着招供的坏均衡,因此可通过营造“对好处,我招他不招<两人都不招”+"对坏处,他招我不招<两人都招"的好制度,创造都不招的好均衡;

智猪博弈(“等待优于行动”便会搭便车): 小企业要懂得借势,紧跟大企业通过新技术/新平台/新方法引领的新消费习惯与趋势,分得新浪潮的一坏羹,大企业也要顺应环境/政策/竞争科技的变化,提前布局,并通过知识产权/捆绑制度/并购等方式,捍卫潮头红利与搭建护城河,也可拆小业务部门,灵活应对万千变化;

公地悲剧(对公用何不捞一把): 为防止公共因大家都想捞一把而枯竭,可将其划分并私有化管理,如租赁,或对其的使用加强管理,如按时/按量收费+使用许可证+需特批的使用流程;

重复博弈(一锤子买卖PK长久客户): 买家:我是本地人/我就住旁边/真好就转发PK.卖家:开了十多年/都是老顾客/好评给打折/再来有优惠,双方都努力将一次博弈变成多次博弈+对企业,为营造员工归属感,不以一次评判员工

W43? 博弈工具(空城计PK木马计+刺破心里价位+警惕博弈陷阱,看透占优策略+有增量找增量,没增量定分配+先遵守承诺,遭背叛,立反击):

不完全信息博弈(空城计PK木马计): 想方设法摸清对方底牌,自己内部信息则尽量保密,从而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得策略优势;

拍卖博弈(刺破心里价位): 通过拍卖的试探,在最接近对方心里价位处成交,方法如:从高到低拍/到目标价就成交/从低到高拍/卖方暗拍/买方暗拍/最高价中标只付最低价等。要注意:卖买双方都要设定好自己的底线,卖方有无可能拉几个陪标的, 买方除价格外还应考虑结果质量等问题;

博弈游戏(警惕博弈陷阱,看透占优策略): 先要识破博弈陷阱:对“拍卖一美元”可用不参与/结盟后中标分享利润/直接喊1元叫停;对“三分之二”,至少比对方多考虑一步;对“正反硬币 ? ” 要识别对方占优策略,再寻求增量破解;

零和博弈(有增量找增量,没增量定分配): 躲避负和博弈+化解零和博弈+追求正和博弈。寻求外部增量,并圈定合理的边界,才能创造正和博弈。无增量时提前定好如何分配;

一报还一报(先遵守承诺,遭背叛,立反击): 率先合作,若遭背叛立即报复,对方反悔就摈弃前嫌再合作;修复合作时,需警惕对方是否有一次博弈的目的

W44? 决策工具(求所有影响因素得分之和来决策+专家们的“拍脑”云计算+系统化解决问题的四步套路+把决策时间分三段“找标准->比标准->定选择”+先对数据统计/调查/分析后再决策):

决策树与概率树(求所有影响因素得分之和来决策): 将各决策结点"影响因素",按优先顺序,沿“决策标准”线连接起来,形成“最优方案路径”+在决策树基础上,对条件加上概率预测,对结果加上收益评估;

德尔菲法(专家们的“拍脑”云计算): 多维度的多名专家集思广义->每人独立咨询->统筹分析所有意见->给每位专家匿名回归所有他人意见及依据+再次咨询多次迭代->对结论加权平均得结果;

KT 法(系统化解决问题的四步套路): 对比结果与期望之间的差异找出问题->用“是/而不是”对“3W1E”精准描述,再用"设原因pk精准描述=真正原因"->用“必须目标+希望目标”PK.预选方案=最佳方案->对遗留的潜在问题定方案;

麦穗理论(把决策时间分三段“找标准->比标准->定选择”): “三段时间轴法”前1/3找标准->中1/3验标准->后1/3高于标准就选择+“两段时间轴法前37%时间定标准”->后63%时间高于标准就选择;

基于数据的决策(先对数据统计/调查/分析后再决策): 对显性数据统计+对隐性数据调查+对全体数据提炼分析之后,再决策

W45 管理工具(绩效不可量化时的指南针+砍掉外延仅留内涵后让所有人目标统一+不断循环的过程控制与改善+化经验教训为组织能力+了解真实自己的工具):

OKR (绩效不可量化时的指南针): 对无法清晰定义KPI的绩效,从公司到团队到个人,以上统下地层层分解”最多5个的有野心目标O+最多4个的关键结果KR“,并公开OKR与相关进度,互相监督,彼此激励;

SMART 原则(砍掉外延仅留内涵后让所有人目标统一): 五刀法:S“砍掉模棱两可”+M“砍掉标准争议”+A“砍掉不切实际”+R“砍掉无关”+T“砍掉无限拖延”,最后再将以上五点的结论总结陈述;

PDCA 循环(不断循环的过程控制与改善): 用Teambition发布任务Plan->在时间内Do完成->主动汇报更新任务状态Check->总结经验,制定标准,对未解决的问题Act进入下一循环;

复盘(化经验教训为组织能力): 回顾目标与里程碑->评估结果“相对目标的好差异与坏差异”->分析原因“成功看客观失败看主观”->总结规律并落实“开始啥+停止啥+继续啥"并最后宣导追踪, ? 遵循"小事及时复盘+大事阶段复盘+结束全面复盘";

MBTI 性格测试(了解真实自己的工具): 用专业的MBTI更深度地了解自己+公司用性格测试了解员工,知人善用,区别对待

W46? 思考工具(点子激发点子+符合发散思维的点子创造器+步骤化清单化地管理全面思考法+不断追问为什么直到找到最根本原因+两因素两方向组合起来分析):

头脑风暴(点子激发点子): 自由思考但每次仅一人发言+不延迟批判且“有道理”鼓励+争取50个以上的点子+全部写下来并互相结合改善;

思维导图(符合发散思维的点子创造器): 用Xmind或白板->从目标开始->想到哪写到哪+想写啥就写啥+想画啥就画啥+想怎么连系就怎么连系;

5W2H 法(步骤化清单化地管理全面思考法): 用5W2H检查板一项项思考打勾->每个问题深入四层次->3W分配任务;

5WHY 法(不断追问为什么直到找到最根本原因): 一定要面对根本原因追问来保证挖掘问题的方向+区分客观原因与主观借口;

二维四象限(两因素两方向组合起来分析): 从"非此即彼"的思维局限中跳出,把影响目标的两关键素分列为X轴与Y轴,再从四个象限去分析。

W47? 沟通工具(定期单独了解下属心声后给予帮助+掌控开会的十二原则六步法+将项目拆成多段冲刺的死磕自己会议方法+用图形化统一理解与记忆+用空间换时间的变态级高效项目沟通):

1 :1会议(定期单独了解下属心声后给予帮助): 严格定期邀谈+每次30分钟+25%问25%说50%听+主动提供所需帮助+衷心表示感谢;

罗伯特议事规则(掌控开会的十二原则六步法): 动议->附议->陈述->辩论->表决->宣布结果+主持人守中立;谁来说“机会均等 ,举手发言”; ? 说什么“动议中心,先提议题”; 怎么说“面对主持 ,立场明确,发言完整,文明表达,充分辩论”; 啥时说“限时限次,一时一件”; 咋决定“遵守裁判,多数裁决”;

Scrum 项目管理流程(将项目拆成多段冲刺的死磕自己会议方法): 产品积压“急迫需求清单”->每2~4周一次冲刺会“冲刺目标+冲刺方法+分配任务”-> 15分钟每日站会“昨天做啥+今天做啥+有哈困难”->更新燃尽图->冲刺评审会“审阅交付产品”->冲刺回顾会“复盘";

视觉会议(用图形化统一理解与记忆): 用图像让大家的理解统一并过目不忘,逻辑结构“利弊图+二维四象限图+分布图+系统图”,时间顺序“甘特图+流程图+历史图”, 发散思维“思维导图+鱼骨图+曼陀罗图”;

作战指挥室(用空间换时间的变态级高效项目沟通): 为应对易变、不确定、复杂、模糊的商业战役,组建:汇集全部相关资料的“专用作战指挥室”+专设的仅由决策者与执行者组成的“快速作战组”+专业的信息展示板

W48? 效率工具(随时随地无边自由的思考工具+将整个世界都化为自己的办公室+随手即读地高效获取知识工具+GTD的知识收集篮“印象笔记”+随时随地集,访问与分享):

白板(随时随地无边自由的思考工具): 利用移动白板架/柜门白板/立柱白板/白板墙/黑色烤漆玻璃/静电白板贴等记录自己的短时记忆与灵感,然后再用大脑进行全面系统地思考;

移动办公(将整个世界都化为自己的办公室): 办公与讨论兼得的带手写平板电脑"surface

Pro4+Ipad Pro" ,便携式快速记录的“大屏手机+折叠蓝牙键盘+卡片式手机支架”, 便携式电话会议“蓝牙耳机手环Talkband+电话会议音响BeoPlay A1+主动降噪耳机BOSE QC30”;

电子书(随手即读地高效获取知识工具): 为了能便于随身+同步笔记+互动交流,可用得到/多看阅读器/Kindle来高效获取知识,同时练习“两眼只在每页中间狭窄区域,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快速阅读法”;

知识存储管理(GTD的知识收集篮“印象笔记”): 为了清空大脑使之专注于思考,可通过“扫描全能王+印象/Onenote/友道云笔记”高效地保存与搜索信息,通过“印象笔记高级用户”来保存并调取联系人Linkin信息;

云服务(随时随地集,访问与分享): 可通过“百度云/OneDrive/小米云” 随时随地的保存、调取与分享文件, ? 通过“小米云”来访问照片与人脸识别联系人,并注意定期的整理与归类

W49? 效率工具(从伸手党进化到“自己拿”+保存联系并提升沟通效率+流水线一样的强制"被动工具"+最高效地休息与运动+君子性非异也,善于物也):

搜索工具(从伸手党进化到“自己拿”): 善用搜索技巧:只包含 “+”, 排除词 “-”,任意词 “|”,标题含 “intitle”,定格式 “filetype:” 精确搜 ““内容”” 站内搜“Site:” ? 无限定“*” 有限定“?” 与巧用关键字,来自己获得答案;

邮箱日历联系人(保存联系并提升沟通效率): 用付费邮箱显专业并保存历史记录,用日历管理“会议+事项+行程+提醒+重要性”,用联系人记录“电话+姓名+头像+生日+公司+家乡+title...”;

协同软件(流水线一样的强制"被动工具"): 由上层来推广使用Teambition实现团队内的“自动化的PDCA循环+强制化的SMART原则+可视化的scrum流程”;

休息运动(最高效地休息与运动): 白噪音软件APP+眼罩+降噪耳机入睡/短时间休息,每天5分钟跳绳增加心肺功能;

润总的一天(君子性非异也,善于物也): 睁眼看日历->洗脸叮咚智能音箱听得到->坐车时语音输入回微信->候机时平板电脑画导图->kindle看累带眼罩->路上用日历/teambition查任务->会上印象笔记做笔记->讨论时百度网盘分享文件->宴会时拍照识人->晚上电话会议BeoPlay A1间响与跳绳->白噪音入睡

W50? 润总荐书(商业是一路艰辛地走来+人与人关系的处理方法+个人的认知升级+刻意练习的内容与方法+智慧与感悟的真实传递):

商业书籍(商业是一路艰辛地走来): 杰里米《第三次工业革命》+克莱舍基《时代》+陈威如《平台战略》+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管理书籍(人与人关系的处理方法): 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陈春花《管理的长识》+彼得圣吉《第5项修炼》+戈文《战略创新者的十大法则》+肖星《一本书读懂财报》;

个人书籍(个人的认知升级): 刘慈欣《三体》+凯文凯利《失控》+克莱舍基《认知盈余》+德内拉梅多斯《系统之美》+古典《折掉思维里的墙》;

工具书籍(刻意练习的内容与方法): 埃森拉塞尔《麦肯锡方法》+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吴军《数学之美》+弗雷德里克《数据、模型与决策》+安德斯《刻意练习》;

润总五书(智慧与感悟的真实传递): 《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人生,就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旅行》+《传统企业,互联网在踢门》+《互联网+:小米案例版》+《趋势红利》;

W51? 未来已来(更高效的网状信息联接+所有劳动都被取代后的世界+即将被取代的和暂时安全的职业+2045见证人类被人工智能取代的一刻+-不断学习不断改行的多段式人生):

去中心化(更高效的网状信息联接) :因全世界的高效互联,去中心化已成为趋势,但变化面前,如何能被高效且正确的引导是关键;

零边际成本(所有劳动都被取代后的世界): 体力被机器取代,脑力被人工智能取代,但的分配如何匹配人性对差异与稀缺的追求是关键;

人工智能(即将被取代的和暂时安全的职业): 易被取代的“金融+医疗+生活”,暂且安全的“跨领域推理+抽象能力+归因能力+常识+自我意识+审美+情感”,如何有饭吃是关键;

奇点临近(2045见证人类被人工智能取代的一刻): 因科技的发展符合越来越快的幂律分布,2045年将诞生15万倍人类智能的超级人工智能,赶紧赚钱买船票是关键;

基因技术(不断学习不断改行的多段式人生): 因科技的迅猛发展+产业的迅速更迭+人寿的不断延长,逼得“退休”概念将从人类字典里消除,除了不断学习与成长,别无它路

W52? 总结展望(商业世界的两只脚+战略>组织>个人,但任一错全盘错+获得能力的能力与不断升级的认识+知道“如何去”且通晓“为何这样去”+从基本功到格斗术):

商业篇总结(商业世界的两只脚): 一只是“信息流+奖金流+物流”为提高效率万千组合的“传递价值”,一只是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创造价值”;

管理篇总结(战略>组织>个人,但任一错全盘错): 通过寻找高增长率前景来确定发展方向->通过合理组织架构来传递信息与配置->通过调整“工资+奖金+股权+价值观”四者比例来激励员工;

个人篇总结(获得能力的能力与不断升级的认识): 只能通过要么记要么练的方式来用时间交换成长,认知差异决定人与人未来的差异,只有不断提高认知水平才能不掉队;

工具篇总结(知道“如何去”且通晓“为何这样去”): 善器则行速,知道要到哪里去,也要知道如何能快速到那里,更要知道为何能快速到那里;

全年总结(从基本功到格斗术): 你的顿悟可能只是别人的基本功,你的百步可能只是别人的一步,不但要通晓规律,更要知行合一,而如何知行合一,跟着润总再死磕一年!

智能工厂:到底什么是工业4.0?

爱因斯坦的光线

引用:

爱因斯坦著名的狭义相对论是受启于他16岁做的思想实验。在他的自传中,爱因斯坦回忆道他当时幻想在宇宙中追寻一道光线。

他推理说,如果他能够以光速在光线旁边运动,那么他应该能够看到光线成为“在空间上不断振荡但停滞不前的电磁场”。

对于爱因斯坦,这个思想实验证明了对于这个虚拟的观察者,所有的物理定律应该和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观察者观察到的一样。

解读:

事实上,没人确切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科学家一直都在争论一个如此简单的思想实验是如此帮助爱因斯坦完成到狭义相对论这如此巨大的飞跃的。

Das曰:

爱因斯坦的梦想具有象征性的意义。他不可能以光速去旅行,因为那需要无穷大的能量——宇宙中根本没有这么多的能量。(奇趣君注:按照运动质量和静止质量的关系方程式,当速度等于光速时,运动质量接近无穷大)

如爱因斯坦以光速旅行,他会看到什么呢?

他什么都看不见。因为这时候根本就没有时间——时间不再流动。

他的手表、电子钟、机械中一起停止运转,不是因为出了故障,而是时间在这里静止了。

爱因斯坦的一根头发变得比泰山重得多,我怀疑他的体力能否承受任何一根头发。

不过也不用过于担心,一根头发想压死爱因斯坦也做不到——压死他需要时间,但是这里没有时间。

我们站在地球上看着爱因斯坦以光速旅行一年,但是爱因斯坦却没有经历这一年,开始和结束都在同一时刻,这中间时间丝毫没有流动,丝毫没有变化;这中间没有发生任何事,没有任何运动和变化,他当然也不曾在这期间“看见”任何东西。

特修斯之船

引用:

最为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最早出自普鲁塔克的记载。它描述的是:

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

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

哲学家Thomas Hobbes后来对此进来了延伸,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解读:

对于哲学家,特修斯之船被用来研究身份的本质。特别是讨论一个物体是否仅仅等于其组成部件之和。

一个更现代的例子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乐队,直到某一阶段乐队成员中没有任何一个原始成员。

这个问题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于企业,在不断并购和更换东家后仍然保持原来的名字。对于人体,人体不间断的进行着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

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迫人们去反思身份仅仅局限在实际物体和现象中这一常识。

引用完毕。

Das曰:

现在要探讨“同一性”问题。

量子力学里头有一个“全同原理”,说的是同类的粒子之间本质上是不可区分的。两个氢原子之间没有性质的区别。你用这个氢原子代替水分子中的那个氢原子,这个水分子的性质没有任何改变。

那么,问题就来了:

我们的身体都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而且从我们诞生那一天起,一刻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的速度远比我们一般人想象的快的多。

科学家用“示踪元素”参与新陈代谢的实验证明,新陈代谢速度比科学家以前想象的速度也要快的多。

今天组成你身体的元素,与昨天有很大不同,与几年以前几乎完全不同。

但是我们仍然认为你还是你,现在的你和几年前的你是同一个人,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全同原理”存在,组成你的身体的元素虽然被替换了一遍,但是同类粒子之间是完全一样的,没有性质的区别。用这个氢原子代替你身体里的那个氢原子,你身体的性质不发生任何改变。

当然,现在你比几年前长大了一些或者变老了一些,这是由于你身体的结构发生了一点细微的变化——组成你身体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一点改变,而不是由于替换了元素的关系。

我们认定同一性——认定一个事物是它本身的依据不是组成这一事物的元素,而是这一事物的内部结构——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一事物的时空连续性。

仅仅结构相同,并不表明他们就是同一事物,还必须同时具备时空连续性才行。

我们可以按照一张图纸建造两座大楼,我们设建筑工人都是绝顶高手,两个大楼的任何一个分子、原子都完全一样,这两座大楼具有一模一样的结构,但他们显然是两个事物。

两座大楼同时处于空间的不同位置,它们当然不可能是一个东西。我从来没有见过你的身体同时在两个地方,即使几十年来我一刻不停地盯着你看,也是如此。

如果我在两个地方见过你——一次在家里、一次在学校,那肯定不是同时,一定是不同的时间。而且我可以肯定:你一定有一个从家里到学校的连续的运动过程,虽然你在不同的时间,可以在不同的地方,但是任何一个特定的时刻,你肯定在一个唯一的地方。

同样道理,仅仅具有时空连续性,结构完全不同也不成:

我们把一辆汽车砸碎了炼成铁块,用这铁块制成一座金属雕像,虽然它具有时空的连续性,但是它的结构彻底改变了,我们不能说雕像就是原来的汽车。它们不具有同一性。

好了,现在我没有足够的知识了,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特修斯之船”

特修斯之船不断更换部件,最后所有的部件都换了一遍。

在整个过程中,它显然具有时空连续性,就好像你的身体不断进行新陈代谢,但丝毫不影响其时空连续性;更换的船板和以前的船板有点区别,但差别不大,功能完全一样,和整个船的复杂性比起来,这点差别可以忽略不计,整个船的结构基本没有改变,即使有一些改变,也像你比几年前变老了一点一样,这点差别完全不影响同一性。

因此特修斯之船还是特修斯之船,你就是把船板更换一千遍,它还是它自己——这根本不影响同一性。

你用换下来的船板和部件再组装一艘船,结构一样不一样我不管,它和特修斯之船没有时空连续,因而那是另外一艘船。你叫它什么都行,它不是特修斯之船。

伽利略的重力实验

引用:

为了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速度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的理论,伽利略构造了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如果一个轻的物体和一个重的物体绑在一起然后从塔上丢下来,那么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快,两个物体之间的绳子会被拉直。这时轻的物体对重物会产生一个阻力,使得下落速度变慢。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两个物体绑在一起以后的质量应该比任意一个单独的物体都大,那么整个系统下落的速度应该最快。

这个矛盾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错误的。

解读:

这个思想实验帮助证明了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无论物体的质量,不考虑阻力的情况下,所有物体自由落体的速率都是一样的。

引用完毕。

das曰:

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一个思想实验,一根手指头都不用动一动,就击败了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错了。

伽利略无愧为近代科学之父。

猴子和打字机

引用:

另一个在流行文化中占了很大分量的思想实验是“无限猴子定理”,也叫做“猴子和打字机”实验。

定理的内容是,如果无数多的猴子在无数多的打字机上随机的打字,并持续无限久的时间,那么在某个时候,它们必然会打出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

猴子和打字机的设想在20世纪初被法国数学家Emile Borel推广,但其基本思想——无数多的人员和无数多的时间能产生任何/所有东西——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

解读:

简单来说,“猴子和打字机”定理是用来描述无限的本质的最好方法之一。

人的大脑很难想象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无限猴子定理可以帮助理解这些概念可以达到的宽度。

猴子能碰巧写出《哈姆雷特》这看上去似乎是违反直觉,但实际上在数学上是可以证明的。

这个定理本身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重现的,但这并没有阻止某些人的尝试:

2003年,一家英国动物园的科学家们“试验”了无限猴子定理,他们把一台电脑和一个键盘放进灵长类园区。

可惜的是,猴子们并没有打出什么十四行诗。根据研究者,它们只打出了5页几乎完全是字母“s”的纸。

引用完毕。

Das曰:

二十年前第一次看到这个思想试验,是在一个日本人写的小册子里。名字忘了,是《五角丛书》中的一本。十年前翻箱倒柜找这本小册子,未果。

谁如果保存着二十年前那本五角丛书的话,不妨转让给das,你五毛钱买的,我出一枚袁大头,或者一个紫砂壶也行。

不需要无限多个猴子,不需要无限长的时间,房间里放一台打字机,然后关一只猴子进去,猴子碰巧也会跳到打字机上,碰巧也会打出几个字母,有人计算过,以2000亿年,从概率上讲,猴子会打出一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这道理很简单:猴子随意踩踏打字机,总会打出一些字母,这些字母随意组合,只要字母足够多,总会有一些单词,只要单词足够多,总会有一些句子,只要句子足够多,总会有一些有意义的句子,有意义的句子足够多,总会有一首诗,诗足够多,总会有一首十四行诗,十四行诗足够多,总会有一首和莎士比亚的作品一摸一样。

这道理简单明了,就是一些概率和排列组合的简单计算。

但是我有一点想不通,猴子比大自然聪明多了,人体比十四行诗复杂多了,猴子胡蒙瞎碰,打一首十四行诗都要2000亿年,大自然胡蒙瞎碰,打造个人体却只用了50亿年。究竟是我疯了,还是达尔文疯了?现在还不清楚,反正两个人总有一个疯了。

中文房间

引用:

“中文房间”最早由美国哲学家John Searle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

这个实验要求你想象一位只说英语的人身处一个房间之中,这间房间除了门上有一个小窗口以外,全部都是封闭的。

他随身带着一本写有中文翻译程序的书。房间里还有足够的稿纸、铅笔和橱柜。写着中文的纸片通过小窗口被送入房间中。

根据Searle,房间中的人可以使用他的书来翻译这些文字并用中文回复。

虽然他完全不会中文,Searle认为通过这个过程,房间里的人可以让任何房间外的人以为他会说流利的中文。

解读:

Searle创造了“中文房间”思想实验来反驳电脑和其他人工智能能够真正思考的观点。

房间里的人不会说中文;他不能够用中文思考。但因为他拥有某些特定的工具,他甚至可以让以中文为母语的人以为他能流利的说中文。

根据Searle,电脑就是这样工作的。它们无法真正的理解接收到的信息,但它们可以运行一个程序,处理信息,然后给出一个智能的印象。

引用完毕。

“中文房间”问题足够著名,这是塞尔为了反击图灵设计的一个思想实验。

机器可以有思想吗?这是一个老的不能再老的问题。

图灵问:“有思想”是什么意思?我说它有思想,你不承认怎么办?我们怎么判断一台机器是不是有思想?

于是图灵设计了一个“图灵测试”,图灵认为这是一个可操作的标准——如果机器通过了这个测试,我们就应当承认它有思想。

图灵测试是这样的:把一个等待测试的计算机和一个思维正常的人分别关在两间屋子里,然后让你提问题,你通过提问,通过分析机器和人对你的问题的回答来想办法区分哪一个是机器,哪一个是人。如果你无法区分,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就证明这台机器和人一样具有思维,有思想——这是一台会思考的机器。

塞尔用中文房间这个思想试验反击图灵——事实上这确实彻底击溃了图灵。

中文房间应当这样说才是正确的:一个不懂中文的人(西方人认为中文就像天书一样难以理解,如果他认为你的话难以理解,就会说:你说的简直就是中文!)被关在一间封闭的屋子里,屋里有一个完整的中文对照表——任何一个中文句子都对应一个其他的句子,事实上对应的那个句子是前一个句子的答案。

你可以用中文向这个人提问,问题写在一张纸条上传给这个人,这个人只要查找对照表,找到对应的中文句子传出来就行了。

那么,这个完全不懂中文的人,确实像一个精通中文的一样回答一切中文问题,但是他丝毫不“知道”任何一句话的意思。

在此基础上,有人提出了更强烈的反击:把爱因斯坦对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汇编成一本书,那么你拿任何一个问题去问爱因斯坦,与翻着本书会得到同样的答案,现在我们能说这本书像爱因斯坦一样会思考吗?

所以转了一大圈,我们还是要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前面说过的第二个悖论——空地上的奶牛,要重新审视柏拉图的JTB:什么是“知道”?“知道”是什么意思?

就像欧几里得几何学中最基本的公理是不能证明的,最基本的概念也是不能定义的。

你定义一个概念必须使用其他概念,如果你的定义是合理的、适当的,而不是胡扯蛋,那就要求你使用的概念比被定义的概念更基本。

“知道”这样的概念就像“时间”,你不问我,我仿佛完全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你要求给出一个定义,世界上却没有人做得到。

按照郭伦凯郭尔的观点:对于那些最近本的概念,你不能定义,但是你可以举例说明。

我们刚刚诞生的时候脑袋里没有任何概念,也就不能定义任何东西,但是我们仍然能够形成概念,靠的就是具体的事例。

定义能够很好地形成概念,举例也行——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有人认为我只要看见一件东西我就会知道,那么你要面临以下的困难:

镜子里反映了一只手机的影像,但是镜子并不知道那里有一只手机。

手机的影像反映到我的眼睛了——这与反映到镜子里没有任何区别——然后变成电信号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里,这时候我就知道了这里有一只手机。

问题是:手机的影像反映到摄像机里,然后变成电信号传导到电视机里,电视机为什么不知道那里有一只手机?

下面的问题更尖锐:

如我像流行中说的一样穿越时空跑到秦朝,我拿着手机给秦始皇看:“大王,你看这是什么?”秦始皇会怎么回答?

“我不知道。”

秦始皇明明亲眼看见了手机,他为什么“不知道”呢?

Das曰:

除非你脑袋里头首先有必要的相关知识、概念,并且能够使用这些知识、概念对感觉到的事实、现象、真理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否则你不可能“知道”任何东西。

显然这是康德的观点,但是这不是康德发明的。柏拉图就是这样说的,不可思议的是这观点竟然得到他的徒弟亚里士多德的赞同——这是很不寻常的事。

亚里士多德整天扯着喉咙高喊:“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只要是柏拉图说的,亚里士多德总要踩上几脚。亚里士多德不可能轻易同意柏拉图的观点,如果他同意了,那肯定是不得不接受。

亚里士多德何许人也?当然,我不反对你挑战亚里士多德挑战不了的东西——你虽然没有亚里士多德聪明,毕竟比他有知识的多。

现在我们来看看秦始皇为什么“不知道”:

秦始皇脑袋里没有“手机”这个概念,没有关于手机的相关知识,所以他看见一只手机,也不知道这是手机。

秦始皇有“物体”、“东西”的概念,他知道这是一个硬的、长方体的东西,但是他不知道把手机这个东西归为“东西”下边的哪一个分类,更不知道它的性质、特点和用途,所以,秦始皇“不知道”手机是什么。

总之,一台计算机无论多么先进,它没有概念、没有知识,它不可能“知道”任何东西,当然永远不可能思考。

小孩刚出生的时候脑袋里也没有任何概念和知识,但是他却能够自己形成基本的概念和知识,这一切是怎么可能的?不知道!

柏拉图说他生前在绝对的世界中拥有绝对的知识,出生以后他能够隐隐约约地回忆出一些来——这显然是胡扯蛋;康德说这些知识是与生俱来的,不依赖任何经验——这显然是废话,和不说没有什么区别。

我们知道的是:刚出生的小孩能够在没有任何知识和概念的前提下形成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概念,人类其他一切知识都建立在这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这是一个事实。

我们虽然知道这个事实、这个真理,但是我们不知道这是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怎样完成的,因而我们没有相关的知识。强人工智能的梦想可以到此为止了。

你要想让电脑思考,必须给它建立概念和知识;你要想给它建立概念和知识,它必须首先拥有基本的概念和知识,这些基本的知识它只能自己建立起来,你不能给与它——正如你不能给与一个小孩和一只猫。

你要想让电脑自己建立基本知识,必须首先明白小孩是怎样完成这一切的,要明白这一切需要什么前提和条件,然后才能考虑把这一切移植到电脑上是可能的还是不可能的。

现在我们连小孩怎样建立基本概念都一无所知,谈论强人工智能无异于痴人说梦。

薛定谔的猫

引用

薛定锷的猫最早由物理学家薛定锷提出,是量子力学领域中的一个悖论。其内容是:

一只猫、一些放射性元素和一瓶毒气一起被封闭在一个盒子里一个小时。在一个小时内,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几率为50%。

如果衰变,那么一个连接在盖革计数器上的锤子就会被触发,并打碎瓶子,释放毒气,杀死猫。

因为这件事会否发生的概率相等,薛定锷认为在盒子被打开前,盒子中的猫被认为是既死又活的。

解读:

简而言之,这个实验的核心思想是因为发生时不存在观察者,盒子里的猫同时存在在其所有可能的状态中(既死又活)。

薛定锷最早提出这个实验是在回复一篇讨论量子态叠加的文章时。

薛定锷的猫同时也说明了量子力学的理论是多么令人无法理解。

这个思想实验因其复杂性而臭名昭著,同时也启发了各种各样的解释。

其中最奇异的就属“多重世界”说,这个说表示有一只死猫和一只活猫,两只猫存在在不同的宇宙之中,并且永远不会有交集。

引用完毕

薛定谔的猫和麦克斯韦的妖并列为科学史上的两大奇观。

不同的是麦克斯韦的妖是一个已经解决的问题,薛定谔的猫至今仍悬而未决。

有人说薛定谔猫态在介观尺度早已实现了,有人说哥本哈根解释早已崩溃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很多人不愿意介入这场争论——尽管这是现阶段人类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不是他们不感兴趣,而是他们根本不愿意花费数年的生命去搞清楚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Das曾经立志要让毫不懂得量子力学的人在二十分钟之内了解薛定谔的猫,可是我失败了。

失败了不要紧,我们从头再来。这一次das不再用现实世界中的例子来比喻,而是用一个如包换的量子力学的真实事例来说明:

氦原子在元素周期表里排在第二位,它有两个电子。

两个电子处于同一个能级,两个电子都在第一层(K层),——按照传统的说法:它们处在同一个轨道上。

按照量子力学的说法,这两个电子的“轨道波函数”完全一样——是“对称的”,你别管轨道波函数是什么意思,它就是一个函数,描述电子在轨道上的运动状态。

完全描述一个电子的运动状态,光有“轨道波函数”还不行,电子还有一个内在的性质——自旋,用“自旋态”来描述,自旋态不是朝上就是朝下。

量子力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说的是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轨道和自旋完全一样的电子(不仅是电子)。

如果它们轨道一样——“轨道波函数”一样,“轨道波函数”是对称的,自旋就肯定不一样,自旋肯定“反对称”。

量子力学这样解释这件事儿:

这两个电子的自旋肯定一个朝上,一个朝下,但是我们不能明确指出具体哪一个朝上,此时,两个电子不是明确地处于A上B下或者A下B上的状态,而是出于二者的“叠加”状态、“纠缠”状态。

我们认为我们在一个不依赖我们观察的客观物理世界中。我们希望对这个奇怪的世界有一个清晰的解释,并且希望这解释不依赖超自然的前提、本身不包含矛盾。

在没有人观察的时候,薛定谔的“魔鬼箱子”里粒子到底衰变了还是没有衰变?

按照人类现有的逻辑思维方式:它要么衰变了,要么没有衰变——二者必居其一。

但是这不符合量子力学的基本要求,如果真的二者必居其一,量子力学就无法解释双缝干涉实验;按照量子力学的要求,你必须认为这个粒子既没有衰变,也不是“没衰变”,而是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这两种状态的“叠加状态”。

问题是这种状态不仅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要命的是这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无论你想象力多么发达,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既衰变了同时又没有衰变”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状态。

缸中的大脑

没有比所谓的“缸中的大脑”说更有影响力的思想实验了。

这个思想实验涵盖了从认知学到哲学到流行文化等各个领域。

这个实验的内容是:想象有一个疯狂科学家把你的大脑从你的体内取出,放在某种生命维持液体中。

大脑上插着电极,电极连到一台能产生图像和感官信号的电脑上。

因为你获取的所有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都是通过你的大脑来处理的,这台电脑就有能力模拟你的日常体验。

如果这确实可能的话,你要如何来证明你周围的世界是真实的,而不是由一台电脑产生的某种模拟环境?

所谓工业4.0,是基于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作出的划分。

按照目前的共识,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

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其核心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工业4.0是由德国《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

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

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效率及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

德国所谓的工业四代(Industry4.0)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

“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合作对接渊源已久。2013年4月,德国正式推出“工业4.0”战略。2015年5月,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工业4.0已经进入中德合作新时代,中德双方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有关工业4.0合作的内容共有4条,第一条就明确提出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就是“工业4.0”对于未来中德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双方认为,两国应为企业参与该进程提供政策支持。?

扩展资料

工业4.0联盟

由德国“工业4.0”研究机构、中国相关院所和中德两国企业组成的青岛中德“工业4.0”推动联盟,2月9日在中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经济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成为中国首个“工业4.0”联盟。

2014年11月4日,中国首套工业4.0流水线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亮相。?

青岛中德生态园管委主任赵士玉介绍说,青岛中德生态园作为中德两国共同建设的生态型、智能型、开放型利益共同体,中德“工业4.0”推动联盟在这里成立十分有意义。

“工业4.0”是大数据革命、云计算、移动互联时代背景下,对企业进行智能化、工业化相结合的改进升级,是中国企业更好的提升和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中德“工业4.0”联盟成立后,青岛西海岸新区将投入1亿元人民币对区域内部分企业进行试点,未来将逐步实现企业“工业4.0”升级。

百度百科-工业4.0